无相禅
“善男子,当知如上勤心修学无相禅者,不久能获深大利益,渐次作佛。
这个地方也是讲禅,无相禅就是指一实境界。禅者禅那,就是静虑。静虑就是思惟观察。在这一实境界两种观行修唯心识观,修真如实观的时候,没有生死相。既无生死相,也无涅槃相,所以就叫无相,就是无生无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的意思。但它具足了正观定慧,由此能够逐渐的达到成佛。下文就解释什么叫深大利益?
“深大利益者,所谓得入坚信法位,成就信忍故。入坚修位,成就顺忍故。入正真位,成就无生忍故。
在华严经、大乘起信论、梵网经或者十地经、金刚经上叫三世心,现在把这三世合成一个圣信法位,坚信成就一个什么呢?信忍,这个忍一般是忍可的意思,解释很多,有二忍、三忍,乃至最后达到十忍。这个信呢?忍可有信心力。这个忍就是指着一实境界了,这是就圆教来讲解。小乘的人就不同了,人家恼害我,人家的语言行动或者在利益上对我有害,这种忍就是生忍、勤苦的修行,修苦集灭道四谛因缘,一切苦果怎么来的?叫做知苦断集慕灭修道,这样叫法忍。生忍是浅,法忍是深,但这是小乘教义。就圆教讲就不同了,‘忍’可是什么呢?就是承认了十法界皆空,不但众生法界空,就是佛法界也是空的。这就是‘生忍’。十法界的一实境界相是对着不实境界说的,一实境界相也不安立了,这叫‘法忍’。这是圆十住了。信这种忍,坚信不移的时候就是初住位菩萨,信自己和佛法身无二无别。楞严经上说的:“无劳肯綮,何假修证。”就是用死功不得行的。我刚才说的三种心指已登了地的菩萨。顺了真的,才成就无生法忍,就是认为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平等,佛亦如是。没有修也没有障,这是究竟的。这在下文还要解释,这儿引的意义是什么叫信忍。
“又成就信忍者,能作如来种性故,成就顺忍者,能解如来行故,成就无生忍者,得如来业故。
一成就信忍,得了信位,那就是决定成佛。登了十住就永远不会退,就是得到如来的无漏智慧所起的不可思议定。定即是奢摩他、毗婆舍那二观行。但一实境界中,这叫如来境界。成就顺忍,能够明白如来所行法、所修法,自己也能够如是做,随着如来去做。再进一步就能成就什么呢?无生法忍。这时候发出来的智慧就是一切种智。对如来的事业能够得到成就,就是佛了。就是修一实境界法,修圆满了。我们前面讲的一实境界、二种观行都修圆满了。
“渐次作佛者,
信忍就信坚固了,顺忍解如来行,成就无生法忍就做佛了。
“略说有四种。何等为四?一者,信满法故作佛。
信心满心登了初住叫发心住。这一发菩提心,刚才讲的真心证念真如达到了,能够直心,一心不乱系念真如,身心乐见一切,三行也在做,终日度众生,不见得众生相。这就是大悲心和智慧的关系,以智慧指导大悲心,不是爱见大悲,这叫信满了,十信满心了。
“所谓依种性地,决定信诸法不生不灭,清净平等,无可愿求故。
第一种信一切法不生不灭,清净平等、生佛无二无别,众生跟佛是一样的。
“二者,解满法故作佛。
信解行证,先是信,后来是解,完了行,完了证,证得那是究竟证得。入信位而且确实自己生出慧了,能够依着一实境界去起修,与观行同时进行。
“所谓依解行地,深解法性,知如来业无造无作,于生死涅槃不起二想,心无所怖故。
无造无作,究竟达到这种境界时,修即无修。不是像我们这是完全不修。连到这种境界是天天修而没有修了。天天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,但是随顺法相同,众生不能理解了,还要启发众生,是这样的修行,深解法性知道如来业无造无作的,这就叫生死即涅槃,烦恼即菩提了。我们凡夫是真烦恼,而他自己不起烦恼,看到众生烦恼,也认为是菩提了。离开烦恼没有菩提,离开众生没有诸佛,这个意思是很深的。我们信相修相,乃至初步的信都很不容易信入。不起二想,这样子永远没师长,三大阿僧祇劫也没有师长,没有恐惧,没什么长远,时无定解,依法相立,是依心而立的。
“三者,证满法故作佛。
证满法就是所要证得的,所发的愿力都已经填满了。
“所谓依净心地,以得无分别寂静法智,乃不思议自然之业,无求想故。
登了地的菩萨从欢喜地一直到法云地。
“四者,一切功德行满足故作佛。所谓依究竟菩萨地,能除一切诸障,无明梦尽故。
天台宗的六即佛,这是究竟即佛,达到究竟成了。所以以下就把几种修习的方法讲一下,不过有些是初机修行的,有的是出世间的,有些像禅宗直观真如。现在把它重覆一下,因为上面这些境界没有次第很不容易理解,所以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又说一个渐次。
——梦参法师《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》 第一版
地藏占察入净土 2018-09-05